第十五屆「醫學與社會」理論暨實務研討會

最後更新日期 : 2025-03-29

 

一、活動內容:

臺灣當代醫療體系與醫學知識的建立與發展,長期得益於從世界上其他醫療更為先進的國家,透過留學生、國際交流、國際援助等方式,接收到前沿的醫學知識與科技,或獲取靈感與啟示建構醫療的各項基礎設施與制度。當然,臺灣的醫療發展絕非只是世界各國的複製版本,而是因其在地需求、獨特的政治經濟環境、快速變遷的社會結構,產生出極具特色的醫療環境。

到了二十一世紀,臺灣社會面臨了新的挑戰與機會。在人口結構上面臨少子化與高齡社會的雙重衝擊,不僅醫療體系已經開始面對人力短缺的問題,更因為高齡化以及醫療科技的演進而使得需求以及資源所需大為上升,也使得臺灣長期因為兼顧醫療品質與永續的全民健保在可見的未來將會遭遇衝擊。然而,臺灣社會本身也持續摸索應對挑戰之道。醫療科技的高速發展雖然會帶來支出的上升,但卻也可能是面對少子化與高齡社會的新機會。另外一方面,長期照護在臺灣開始受到極大的重視,高齡者的健康問題不再只是醫療院所的責任,而是由整體社會進行多方資源動員。

因此,臺灣在現今的挑戰與機會中,自然在醫療知識、科技、照護制度上持續以不同的方式產生在知識、科技與制度上的跨境流動,包括先進醫療知識與技術物的引進、照護制度的革新、乃至於永續發展目標的實踐,均在人員、概念、器物的全球跨國流動中,讓臺灣與世界各國產生無數具體而微的互動,甚至照護者與被照護者亦可能不限於國境之內,而是有更多跨國行動者的參與。而如同過往的經驗,人的健康、醫療與照護,顯然不可能、也不應該是其他國家與社會的複製,而會在臺灣自身的需求與脈絡之中,重新建構出新的樣貌。

本研討會的主題,聚焦於臺灣在醫療與照護領域中的跨境流動與重構,包括醫療知識與科技的移轉與在地建構、跨境的醫療與照護實踐、健康與永續發展的在地衝突與協商、國際案例對於臺灣追求健康目標的啟發等。期待透過包括社會學、社會工作、科技與醫療史以及在醫療與健康照護領域的跨領域研究者與實作者交流中,探究現今在人口、科技、社會等多方挑戰中,如何能夠透過全球流動的人力、知識、技術物、制度以及觀念,尋求更多的可能性。

二、會議時間:

    民國114年3月29日(六)上午10點至下午4點30分

三、主辦單位:

    中山醫學大學 醫學社會暨社會工作學系

四、協辦單位:

    中山醫學大學 醫學院

五、會議地點:

    中山醫學大學誠愛樓9樓第一演講廳(台中市南區建國北路一段110號)

六、會議報名期間:

    民國114年3月5日至3月21日止(限100人,額滿為止)

七、論文發表規則:

(一)口頭發表論文

1.單篇論文發表時間:15分鐘。

2.各場次論文依序發表後,由主持人統一主持現場提問與討論。

(二)海報發表論文(發表編號請參閱第十點)

1.發表時間:民國114年3月29日 中午12:00~13:30

2.地點:中山醫學大學誠愛樓9樓第一演講廳

3.請發表人自行印製海報,並於會議當日攜帶至研討會會場(上午報到後即可至發表區進行海報張貼),依編號張貼海報,並請於「發表時間」至海報旁,進行研究成果說明

4.論文海報尺寸為寬80cm、長120cm,印刷尺寸為A0大小。

八、報到資訊

報到時間:114年3月29日(六)上午10:00~10:20

報到地點:本校誠愛樓9樓第一演講廳

九、會議議程

時間

活動主題

10:00~10:20

報到

10:20~10:30

開幕致詞

主持人:吳慧卿 教授(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社會暨社會工作學系系主任)

致詞人:葉兆斌 教授(中山醫學大學醫學院院長)

10:30~12:00

【主題演講】醫療照護渴望人文社會研究

主講人:王秀雲 教授(臺灣科技與社會學會理事長/國立成功大學醫學系人文暨社會醫學科

主持人:葉兆斌 教授(中山醫學大學醫學院院長)

12:00~13:30

午餐與海報發表時間

  • 與會者可領三張投票貼紙,當天放置海報發表投票區,擇優選出「優秀海報論文獎」若干篇,獎狀會後另行郵寄

13:30~15:00

第一場次

主題:醫療重構

主持人:鄭斐文副教授(東海大學社會學系)

一位發表人發表15分鐘,綜合討論30分鐘。

發表人

論文題目

藍郁雯、黃敏原

論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專業性處遇中的社會控制模式:從藥療化到訊息管理的探討

鍾欣伶、陳怡陵

運用醫病共享決策於失智症患者合併精神行為症狀(BPSD)之初探

彭藍玉

臺灣精障會所之本土化經驗初探

呂竺芸、吳慧卿

社會工作者的同理滿足感與工作壓力因應

15:00~15:20

休息

15:20~16:30

第二場次

主題:健康與照護

主持人:郭書馨 助理教授(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社會暨社會工作學系副系主任)

一位發表人發表15分鐘,綜合討論25分鐘。

發表人

論文題目

汪淑娟

從死亡率看原住民青少女生育,兼論我國鼓勵生育政策

陳貞伊、張俊郎

葉宏仁

夜間輪班人員之健康影響評估-以國內某製造業為例

洪  宏、賴裴宣

鄭書羽、李巧敏

陳紹寒、吳  凡

音樂代間活動對日照中心長輩的影響

16:30

賦歸

註:本研討會1.認列本校教師研習-教學成長3點、2.認列深化醫能力百分百-人文美學能力4點(上、下午各2點)、3.本系學生參加可認列系上專業服務時數4小時(詳情參見系網頁-服務學習)。

十、海報論文發表一覽表(編號依發表人姓氏排序)

編號

題目

發表人

1

醫病共享決策中兒童及少年參與權實踐與考量

尤辰芳1、唐宜楨2

2

自殺遺書的語言模式及文書鑑定初探

王政清1、陳用佛2

3

長照2.0下的服務使用困境:從個案分析探討社工的介入模式

周佳霓1、簡鈺瑄2

4

原住民大學生參與高齡健康促進活動之學習經驗與挑戰應對策略研究

張偉宸1、吳恩意2
余馨如3

5

長照2.0服務對象之服務使用分析:以雲林縣某區域醫院 A 單位為例

洪沛言1、周佳霓2

6

Exploring medical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ethical principles during clinical rotations: A qualitative study

唐宜楨1、陳心怡2

7

智能障礙者之非障礙大學生手足照顧意願與生涯發展之探討

翁嘉翎1、陳心怡2

8

社會工作者於意定監護制度之功能與困境

郭書馨1、鍾佩諼2

9

社工實習經驗與職涯選擇歷程之研究

陳允苹

10

跨性別大學生對於校園性別友善空間之看法與經驗探究

陳妍熹1、唐宜楨2

11

長照機構住民整合照顧策略與研究

陳詩典1、尹賢琪2
陳慧娉3

12

安寧療護之醫療照護者所承受之創傷與調適困境初探

詹欣樺

13

參與藝術導覽對失智症家庭的影響—以國立臺灣美術館為例

蔡亞芸1、林芷伃2

王柔捷3、郭慈安4

14

雲林縣家庭照顧服務之可及性與影響因素—初探照顧趨勢與風險

簡鈺瑄1、周佳霓2
石翠靜3、劉學旻4
劉祐安5

十一、會場位置圖:

 

 

 

 

 

 

 

 

十二、乘車及交通資訊

https://www.csmu.edu.tw/p/404-1000-25543.php?Lang=zh-tw

十三、其他說明

1.主辦單位將發給投稿者電子版之發表證明。如若需紙本證明者,請另以Email向主辦單位申請。

2.如需研習證明,請另以Email向主辦單位申請。(僅提供電子版)

3.依大會規定,未於會議當天到場發表者,視同未發表,主辦單位將於本系網頁公告議程刪除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