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長姊說醫社
讓學長姊們告訴您,如何在醫學社會暨社會工作學系創造屬於自己的未來!
吳姿慧,目前就讀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社會暨社會工作學系四年級。2015 年畢業於高雄市國立鳳山高中。以指考分發進入本系。除了系上專業學習外,也修習早期療育學程,想多學習如何與發展遲緩的孩子溝通並了解孩子未來的轉銜與發展。 「每一個人都可能成為你的支持網絡,多去與人交流,就可以看到更多不同的家庭,也能藉由與人的互動來豐富自己的視野。」是她在四年社會工作的教育裡,並活用於日常生活中深深體會到的。
除了助人,更可以成就自己! 在中山醫讀書的日子,讓我感受到這裡就是一個大家庭。 國高中時期,很多老師對我說,要好好把握現在的時光,因為上了大學,可能就沒有同學會再一起聯絡,也不會有這種緊密的連結。然而,進了醫社系之後,我發現在中山醫學大學,老師們除了上課認真負責,更凝聚了同學們的情感與指引人生的方向。社工的學習生涯,也開闢了我在職場上的思維與能力。 人生的路,很廣也很長! 透過醫務社工專業的學習,讓我培養創新、專業與溝通的能力。也讓我在學校與職場的學習過程中,不斷探索自己還能做什麼,並從中挖掘更多助人的技巧與自我的能力。 「相信自己、成就他人」,我想這是中山醫學大學醫社系的魅力,「她」會讓你不後悔選擇「她」。
社會工作是一個自助、助人的專業! 還記得在學校讀書時,老師們在課堂上不斷提醒 每個人都是有能力的,請相信自己! 社會工作是一份很有溫度的工作。我們尋找每一個服務對象的優勢,
有溫度的社工人:社會學與社會工作雙訓練,深化問題覺察能力,強化專業助人技巧 在醫社系求學期間,由於社會學及社會工作的訓練,讓我對於和自己不同的人能夠有更多的理解和包容,也對於社會和世界所認定的「正常」規則,有更深刻的反思和挑戰。 進入醫務社會工作場域之後,更能體會社會學思考有助於我對個案問題的敏感度,對於個案處遇模式更能從微觀與鉅觀的面向進行更週全的規畫。醫社系的學習課程,提供許多結合醫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的課程,所以我們能有更多機會學習跨領域思維。大學四年的學習,不只開闊了我的心胸和視野,也增加我對社會問題的思考深度,成為一個更有溫度的社會工作者。 我想,身為專業助人工作者,要提供真誠的關懷和接納,正是需要在專業的領域和社會議題上,有更多的關懷和思考,透過結合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的交互思辯過程,讓自己能夠更真切學習釐清自己的立場和想法,進而尊重和接納每個人的不一樣。
新南向的社工力:尊重多元文化、同理深化溝通、營造組織動力、 鄭智維,中山醫社系醫社組、政大社會所。 醫社系訓練的能力,是所謂的軟實力(soft skill)。自大學時期系上開始培養我們對於個體、事件、
![]() |